寒冬看不到頭,政府欲救航運央企?
2012-09-13 17:30:22 來源:中國經濟導報 編輯: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
國內海運業的冬天還將持續很久,前景不容樂觀。
中國遠洋于8月29日晚間發布上半年業績:凈利潤虧損48.7億元,同比下滑80%,今年上半年虧損幅度較去年同期擴大79.72%,成為滬深股市的“虧損王”。由于連續的虧損,中遠很可能在年底淪為“ST”股。
中國船東協會副會長張守國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專訪時表示,國內海運業的冬天還將持續很久,前景很難樂觀。在船企普遍虧損的大環境下,中遠集團靠一己之力扭虧,可能性極小。他表示,“海運業的寒冬目前尚看不到頭。”
中遠集團近日表示,將盡最大的可能拼搏,以扭轉虧損。之前亦有消息傳出,中遠集團將可能通過資產變賣、收窄運力等方式獲取資金。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教授楊萬東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分析說:“現在并不是中遠變賣資產的好時機,政策層面應理性地看待央企的虧損,可適當進行救助。”
在目前航空業、鋼鐵業央企普遍虧損的情況下,政府是否該救助巨無霸央企,輿論反響不一。
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寒冬
張守國分析說,由于全球經濟低迷、新船交付快速投放及運價持續低迷,預計下半年海運市場形勢將比上半年更嚴峻。
近來包括中遠集團、中海集團、中外運長航集團這3個航運企業,全部面臨虧損的窘境。由于業績前景悲觀,這些航運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多面臨被ST的風險。
比中遠和中海境地更慘淡的是中外運長航集團,其旗下上市公司長航鳳凰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1.05億元,同比減少9.62%,實現凈利潤-4.46億元,同比下降49.13%。同時,長航鳳凰已經資不抵債,資產負債率達到102.46%。
2008年以來,伴隨著突如其來的國際金融危機,全球航運陷入低谷,今年上半年反映航運費用的BDI(波羅的海指數)先后創造單日、單月和季度3個歷史新低。在此背景下,全球超過25家大型航運公司倒閉或者進行破產保護,其中包括很多老牌航運公司。
除了受國際海運業不景氣影響外,中國的船企面臨著更為復雜的問題。據張守國介紹,由于干散貨市場的貨主多為壟斷企業,如淡水河谷等礦山、各國大鋼鐵廠、巨型煤炭電力公司,這些貨主開始向上下游延伸,大量自建運輸船隊。國內的寶鋼、首鋼等公司都已組建了自己的船隊,快速發展沿海運力,這使得航運公司對運價漸漸失去話語權。
“最糟糕的還有中國航運企業享受不到‘國貨國運’的待遇”。張守國進一步表示。所謂“國貨國運”,是指一個國家重要的戰略物資由本國的船隊來運輸。比如,最重要的海運產品之一 ――鐵礦石。日本、韓國的航運公司都與本國鋼鐵企業簽署了長期的運輸協議,本國航運公司牢牢掌握著運輸權。同樣,歐洲各國進口鐵礦石的運輸權也都交由本國航運公司承運。
可在中國,由于鐵礦石進口商較多且相對分散,鐵礦石運輸權反而一步步落入發貨人手中,目前由中國船隊運輸的鐵礦石,還不到進口總量的30%。